-
評論: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逐步顯現 財政緊平衡狀況仍將延續
2020/11/20 18:07:17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從11月18日公布的2020年10月份財政收支數據看,伴隨疫情態勢減弱,經濟逐步修復,財政收入基本面趨于好轉,財政支出繼續向民生領域傾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連續五個月從11月18日公布的2020年10月份財政收支數據看,伴隨疫情態勢減弱,經濟逐步修復,財政收入基本面趨于好轉,財政支出繼續向民生領域傾斜。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連續五個月轉正回升。10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531億元,同比增長3%。如果扣除去年同期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等抬高基數的因素,10月份全國收入增長9%左右,實際增幅比上月繼續提高。10月份,全國稅收收入增長11.2%。1-10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8533億元,降幅比1-9月收窄0.9個百分點。全國稅收收入累計下降4.6%,連續6個月累計降幅收窄。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臨更多風險挑戰的情形下,今年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規模性助企紓困政策加快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逐步顯現。
經濟逐步復蘇、穩中有升
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主要指標在全球疫情蔓延背景下表現依然亮眼。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7%,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8%,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0.7%,全國居民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長0.6%。三季度GDP增速回升至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季增長0.9%。財政收入基本面的好轉,表明經濟逐步復蘇,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
分稅種看,企業生產經營加快恢復,工業增加值、服務業生產指數、企業利潤等主要經濟指標持續改善。主體稅種增幅回升。
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9%。受工業生產增長持續加快和服務業逐步復蘇影響,國內增值稅增速8月份開始由負轉正,10月份國內增值稅增長9.1%。
2020年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2.4%(按可比口徑計算),降幅比1-8月份收窄2.0個百分點;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1%。企業盈利能力在逐步恢復。受企業利潤連續3個月兩位數增長拉動,企業所得稅月均增速顯著提升,10月份企業所得稅增長15.7%。
此外,受益于進出口形勢好轉,10月份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增長6.3%。房地產市場回暖,帶動10月份契稅、土地增值稅分別增長38.5%、15.3%。受益于股票市場的活躍,證券交易類印花稅7月以來連續4個月呈現正增長。2020年1-10月,印花稅同比增長29.1%。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同比增長50.9%。
財政緊平衡狀況仍將延續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降幅收窄。1-10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9439億元,同比下降0.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27080億元,同比下降1.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2359億元,同比下降0.4%。
財政支出繼續向民生領域傾斜。分項看,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7396億元,同比增長9.3%。衛生健康支出15217億元,同比增長6.2%。8.林水支出17566億元,同比增長8.7%。
從財政收支形勢看,盡管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支出的降幅在收窄,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主要稅種收入累計同比仍在下降。財政緊平衡狀況仍將延續。
從1-10月份累計數據看,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5.5%。全國稅收收入同比下降4.6%;非稅收入同比下降10.3%。全國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教育費附加等專項收入分別下降4.1%、1.5%。中央、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同比下降8.7%和2.4%。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下降0.6%。其中,中央、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分別同比下降1.8%、0.4%。
1-10月份全國主要稅收收入累積同比均在下降。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分別同比下降11.4%、5.6%、2.2%。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關稅、出口退稅分別同比下降8.0%、10.3%、10.5%。城市維護建設稅同比下降6.2%。車輛購置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耕地占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分別同比下降2.2%、7.5%、1.2%、5.2%、10.1%、6.0%。
總體判斷,經濟穩中有升的態勢仍將延續。我們預計2020年全年經濟增速2.1%-2.5%,主要經濟指標仍將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財政收入累計降幅會逐步收窄。財政支出還需要進一步優化管理,保障重點,傾斜民生。財政政策要積極有為,也要更加注重政策的“質”與“效”。
優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截至2020年10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58074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288074.3億元之內。其中,一般債務128498億元,專項債務129576億元。債務付息償還壓力較大。1-10月份債務付息支出8244億元,同比增長15.6%。
地方政府債券的擴大發行,對于緩解疫情短期內對經濟的沖擊,克服經濟下行壓力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需要進一步 優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提前預判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風險。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與PPP等其他方式的融合或搭配使用,更好地發揮政府資金對社會資本的引導作用,形成政府、市場與社會的合力。